內在小孩:我們心中那個被忽略的小聲音

什麼是內在小孩?

內在小孩指的是你心中那個記得童年經驗的部分。
他可能受過傷、被忽視,或者在壓力中學會討好、壓抑、偽裝自己。

他會在你生命中默默影響你:

  • 當你在感情裡總是害怕被丟下、不被愛
  • 當你在衝突裡,不自覺變得易怒、委屈、玻璃心
  • 當你在成功面前,會覺得「我不配」、「我怕被看見」

這些「不合理」的反應,往往不是你理智層面的選擇,而是你內在小孩在呼救。
什麼是內在小孩?內心住著什麼小孩?

「內在小孩」不是神秘的能量或概念,它是你童年時期所累積下來的情緒、記憶、渴望與創傷。
在心理學中,它常被視為我們潛意識中,依然保有童年經驗的那一部分。

每個人的內在小孩,都在不同年齡階段受過傷,有些是3歲的你,有些是7歲的你。你是否曾問過自己:

  • 內在小孩幾歲?
  • 我是在哪個年紀被遺忘或忽略的?
  • 內在小孩是潛意識嗎?

當你在現在的生活裡出現某些「不合比例的情緒反應」,很可能是你內在的小孩在求救。
那些你以為的「太敏感」、「玻璃心」,其實都來自童年時無法被處理、接住的經驗。


內在小孩與依附關係的連結

如果你有焦慮型依附,你的內在小孩可能在說:

「我要證明我很乖、很愛你,你才不會離開我。」

如果你有逃避型依附,他可能在說:

「我不想靠近,因為靠近就會受傷。」

你的親密關係,其實就是你內在小孩與另一個人的內在小孩,在跳一支舞。


怎麼覺察我的內在小孩?

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:

  • 哪些情緒反應,比事件本身來得更劇烈?
  • 當我在感情或人際中覺得「委屈」、「不被重視」、「想被救」時,是幾歲的我在說話?
  • 我童年時,有沒有一種我得「更努力一點,才值得被愛」的經驗?

試著把這些感受,連回當年的你。這就是找到內在小孩的開始。


療癒內在小孩的三個步驟

1. 傾聽內在的聲音

每天花幾分鐘,閉上眼睛問他:「你今天想告訴我什麼?」

2. 重寫內在對話

當你感到害怕、焦慮時,不責備自己,而是對自己說:「我知道你怕,但你不是孤單的。」

3. 用「現在的自己」給予陪伴

想像你是他現在的照顧者。用你成年後的力量,擁抱他、保護他、說話給他聽。


我的人生:擁抱內在小孩之後

坦白說,剛開始這過程很不舒服,因為我發現自己心裡住著一個「很常想哭的小孩」。他太常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,太容易因為一句話而自我否定。

但當我願意停下來陪他,不急著解釋、不催他長大,那些過去我以為是「敏感」的情緒,開始變成我的力量——我變得更能聽懂別人的脆弱,也更溫柔地對待自己。


延伸閱讀

  • 《與內在小孩和解》(John Bradshaw)
  • 《療癒內在小孩:與自己重新建立連結》(Thich Nhat Hanh)
  • 《擁抱你內在的小孩》(Margaret Paul)

給你的引導練習:寫一封信給你五歲的自己

試著這樣開始:

親愛的我,
我知道你那時候很努力地想讓大家喜歡你,
但我想告訴你,其實你已經很棒了……

這封信,或許會讓你哭,但也可能是你通往修復的一步。

如何處理內在小孩的負面情緒?

很多人問我:

  • 如何消除負面情緒?
  • 內在小孩的情緒該怎麼處理?

重點不在於「消除」,而是「陪伴」。當你願意接住自己的哭泣、脆弱、委屈,那些情緒就不再壓迫你。

而當你願意療癒自己,就能開始修補與父母、與伴侶、甚至與孩子的關係。

總結:你的內在小孩,只想知道—他是被愛的

這篇文章不是要你馬上解決問題,而是邀請你踏上一條旅程:

學會與內在小孩對話、修復、相處、並且和解。

因為你不是情緒化,你只是有一個,還沒被好好接住的自己。


延伸閱讀:
什麼是依附關係?解析四大類型與親密關係影響
[配得感怎麼來?你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嗎?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