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慮型愛人的 5 個自救練習:別再讓「愛得太用力」消耗你

你是不是常常在關係裡:

  • 傳了訊息,對方還沒回,你就開始腦補一百種劇情?
  • 為了討好對方,小心翼翼壓抑自己真正的感受?
  • 明明才剛分開幾小時,卻已經想像對方不再愛你?

如果你在愛裡總是這麼「焦慮」,那麼你並不孤單。

根據依附理論,焦慮型依附者往往從小在不穩定的關係中長大,他們學會了:要維持愛,必須不斷努力討好,否則會被拋下。這讓他們在親密關係中,不斷陷入「過度投入 → 不被回應 → 情緒爆炸」的迴圈。

但,焦慮不等於你無法被愛。
你可以學習一種「對自己有溫柔邊界」的愛法。
以下是我為焦慮型愛人設計的 5 個自救練習,幫助你慢慢找回在愛裡的安全感。

練習一:回到「此時此刻」,不急著腦補未來

當焦慮升起,你的大腦很容易開始預設劇本,像是:「他是不是不愛我了?」、「他是不是想分手?」

這時請你停下來做三件事

  1. 看見你腦中的劇情正在上演
  2. 用語音或寫下來:「我現在只是焦慮,不代表他真的不愛我」
  3. 把注意力拉回當下,觀察你呼吸的感覺、腳踩地板的觸感,讓自己回神

這個練習能讓你從「想像的恐懼」回到「具體的現在」,減少過度解讀。

練習二:寫一封「不寄出的訊息」,幫自己放下控制感

有時候你很想問:「你是不是不愛我了?」
但其實,那背後真正想說的是:「我好怕失去你,我需要你的一點回應。」

這時,請你把內心的話「寫下來」,但不要馬上傳出。讓自己有機會釐清情緒,而不是用衝動做出反應。

寫完後,你會發現——其實你只是需要被安撫,而不是需要對方立刻做什麼。

練習三:覺察你的「討好模式」,用真實取代壓抑

焦慮型的人常常會為了避免衝突而壓抑需求、忍耐情緒,但內在卻越來越累。

下一次當你想討好、妥協時,先問自己一句話:

「我這樣說/這樣做,是出於真心,還是害怕對方不愛我?」

如果是後者,請你試著改為表達:「其實我有點害怕說這個,但我希望你知道,這對我來說很重要。」

用真實代替完美,才是真正靠近對方的方式。

練習四:建立自己的「安全支柱群」

焦慮型的人一旦把所有情感安全都放在一個人身上,就容易崩潰。

請試著建立三種人際支持

  • A. 能給你情感安慰的朋友(可以分享情緒)
  • B. 能陪你做事的夥伴(運動、學習、創作)
  • C. 專業資源(心理師、教練、支持型社群)

安全感,不應該只是靠「對方」來維持,而是你可以逐步創造的。

給內在小孩一個名字,學會自己安撫自己

你可以試著為內心那個「好怕被丟下的小孩」取個名字,比如「小米」、「小寶」或任何你覺得溫柔的稱呼。

當你焦慮、緊張時,閉上眼睛,對他說:

「小米,我知道你很怕,但你不是一個人,我會陪你。」
「你值得被愛,不需要用擔心來換關注。」

這不是假裝堅強,而是重新成為自己的依靠

結語:你值得被愛,也值得好好愛自己

焦慮型的愛不是錯,它只是曾經學會了「用力才能留住關係」。
但現在的你,有能力學會溫柔地愛自己,穩穩地愛別人

願你在愛裡不再用盡力氣,也能安心被愛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